2020年前三季度北京全市写字楼市场的数据是这样的:
吸纳量约9.2万平方米,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7%;
空置率上升至15%,同比上升 5.9个百分点;
平均租金继续下滑,降至人民币每平方米每月354.8元。
三组数据延续了今年前两个季度的低迷态势,实在找不出半个兴奋点。但经过近期调研和交流发现,整体低迷的北京写字楼市场,早在疫情期间就已经显露出一些租赁新动向。尽管北京今年开业的写字楼项目屈指可数,但这些租赁新动向,还是很值得开发商关注的。
“2017年至2019年公司发展迅速,尤其2020年上半年,公司营收金额已经达到去年的90%”,在10月13日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“2020年第三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研究成果”交流会上,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助理董事、市场研究部负责人李想,转述了一家企业负责人在今年疫情期间逆袭的故事。
在受疫情“黑天鹅”影响的2020年上半年取得如此“骄人”的业绩,很难得。而这匹“黑马”是一家从事健康医疗业务的企业。
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,疫情加速了健康医疗企业的成长,尤其那些“底子好”的企业。李想给出的《北京写字楼市场租赁需求分布图》显示,健康医疗行业的租赁需求已经上升至5.7%,李想也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看好的行业,未来其在北京写字楼市场的租赁需求占比还将继续增长。
健康医疗行业5.7%的租赁需求占比,是北京写字楼市场租赁需求第四大行业。排在它前面的是:金融行业企业租赁需求占比29.3%、信息技术28.8%、专业服务10.8%。
仔细一算,金融、信息技术、专业服务、健康医疗这四大行业占据了北京写字楼租赁需求的74.6%,很强势。
“中关村某家写字楼市场的出租率在疫情前可达90%,后在今年疫情期间跌落至40%。但是一家IT企业在此期间通过扩充又将空置的地方租下来了”,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物业及资产管理服务部助理董事、绿色可持续与健康业务负责人李旭透露的这一案例,同样佐证了今年疫情期间普遍低迷的商办写字楼市场,其实暗含种种生机。
而与金融、信息技术、专业服务、健康医疗这四大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一则重要信息,是今年9月2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《中国(北京)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》。9月24 日,中国(北京)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 ;9 月25 日,北京自贸区首次公布片区范围:总面积119 .68平方公里,涵盖科技创新片区 、国际商务服务片区 、高端产业片区三大片区 。
“与金融、信息技术、专业服务、健康医疗这四大行业相对应契合的是,正是科技创新片区 、国际商务服务片区 、高端产业片区的产业规划布局”,李想认为,因此更加看好这些企业未来在北京写字楼租赁市场的发力,“依托这三大经济片区,北京自贸区形成经济创新发展的完美闭环”。
这也就是所谓的“经济内循环”。而北京自贸区所形成的经济创新发展闭环,便是未来北京写字楼市场租赁需求的生机所在。
相比写字楼市场,复苏小半年的商业购物中心的现状同样不乐观。数据是这样的:
2020年1至8月,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0.4亿元,同比下降 14.1%,仍未“转正”;
至第三季度末,全市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环比小幅上升1.0个百分点至10.7%。10.7%的概念是什么?以往平均空置率维持在5%到6%之间。
今年前三季度,北京唯一完工入市的购物中心是延庆万达广场。
“很多品牌开发商对购物中心开业的要求是出租率要达到90%至95%以上,但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,很多连锁店缩减扩张规模与店铺数量,这必然影响商业购物中心的招商情况”,李想表示。
“目前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,很多房地产企业商业办公ABS产品都审核完了,就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布”,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估价部高级董事胡建明透露称。
为了在后疫情极端迅速提振消费,实现商业复苏。国家在政策层面有所发力,开发商与零售品牌方也在不断尝试创新。
第一种路径是:升级消费环境,实行一店一策、一区一策。
2019年北京市商务局出台《关于本市传统商场“一店一策”升级改造工作方案》,启动首批10家试点商场升级改造。今年又新增5家传统商场“一店一策”试点,分别是:大兴区大悦春风里、西城区菜市口百货、海淀区五道口购物中心、丰台区公益西桥华联、昌平区乐多港万达广场。
与此同时,北京今年推进优化的6大商圈分别是:朝阳区CBD 、朝阳区三里屯、昌平区龙德、石景山区今鼎、平谷区万德福、延庆区八达岭。
第二种路径是:加速消费复苏。
“我国内需消费仍处于消费升级阶段,品牌化、多样化、个性 化等供给侧变革将会持续带来新的结构性机会”,李想认为,“其中,直播带货成传统电商平台突破口,加速发展,品牌商逐步将直播作为常规销售渠道发展;国企改革、免税牌照放开为行业持续注入经营活力,比如王府井;创新驱动中国品牌持续高质量发展,文化认同感提升为国货带来发展良机;跨境电商则作为内外双循环重要一环,通过高效平台实现国内外商品的流通”。
在商办写字楼和商业购物中心寻求解决招商出租以外,北京针对这两大房地产产品的大宗交易也呈现出新特点。
今年前三季度,北京投资市场累积成交金额达人民币382亿元,较去年同期下降38.1%。其中,写字楼仍是最受追捧的物业类型,在整个大宗交易规模中占比50.2%,综合体占比16.1%,零售占比12.4%,数据中心占比20.6%。
那么谁在买这些物业?
其中,成交总价最高的项目是位于朝阳CBD的LG双子大厦,被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83亿元买下;成交面积最大的项目是位于通州运河商务区的成大广场,卖方是石榴集团,买房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。
除了传统的写字楼、购物中心等资产外,近期北京市场连续完成多宗投资收购数据中心的大宗交易,如鹏博士北京数据中心资产包等。
李想认为,“作为非传统投资标的,数据中心建设与需求持续增长,已成为投资市场的新亮点,在未来,此类投资交易将会更多发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