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2025年的北京街头,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那些曾经遍地开花的共享办公空间,有的悄然退场,有的却活得越来越滋润。比如优客工场、办伴、梦想加,今年已经陆续关店,但走进国贸三期某个楼层,却能见到程序员和投资人端着咖啡在共享会议室里激烈讨论——这大概就是当下北京共享办公市场的真实写照。
消失的共享办公都去哪儿了
记得2023年那会儿,望京SOHO还挤着七八家共享办公品牌,每到中午电梯间就跟春运火车站似的。但到了2025年,这片互联网公司扎堆的区域反而只留下了两家老玩家。更让人唏嘘的是五道口那片高校区的共享空间,巅峰时期连地下室都摆满了办公桌,现在基本都被改造成了其他用途。
但活下来的项目都挺会"搞事情"。拿金·hhwork·雍和大厦来说,这个藏在胡同里的共享办公点愣是把京剧周边设计工作室、数字藏品交易平台这些看似不搭界的公司攒在了一起。你经常能看到穿着汉服的00后设计师,捧着电脑坐在天井的银杏树下改图,隔壁会议室里区块链团队正在用AR技术复原老北京城——这种混搭反而催生了不少跨界合作。还有Kmax梦佳速·佳兆业广场,直接把空中花园改成了"24小时路演剧场",听说凌晨两点还能撞见穿着睡衣的创业者在这练PPT。
疫情不止那三年影响巨大,后期消费降级让更多创业者在选择共享办公的时候更谨慎。
北京共享办公室扎堆
根据快办公平台的数据,目前北京有十个区有共享办公室,其中朝阳区就有超120个项目,占据了整个北京的一半。其次是海淀拥有58个项目,其余的东城区、西城区、丰台区、大兴区、昌平区、通州区、石景山区、房山区的项目都没有超过20个。
现在的北京共享办公地图特别有意思,基本形成了三个生态圈:二环内的"老钱派"扎堆在金融街、东四十条这些地段;中关村往北到西二旗是"技术流"大本营,像瀚空间·西三旗这种地方,;而798、郎园这些文艺地标则成了创意公司的聚集地,T-COOP共享办公·暖山生活里,设计师们甚至把工位改造成了微型艺术展厅。有意思的是,通州副中心突然冒出来几个主打"花园办公"的新空间,据说是因为雄安新区建设带火了一批环保建筑公司。
共享办公室怎么选呢?
选择共享办公现在讲究"精准匹配"。如果您是做电商的,朝阳比较合适,科技行业海淀比较合适。如果要讲究性价比,那还是二环外比较合适。
一个人比较适合找开放工位,独立间性价比没那么高。需要注册也不用担心,部分空间一个人也能注册。
独立间现在4人以上的户型比较多,如果需要1-3人间,看上了就一点过要马上下手。户型稀少,先到先得。
有投资人开玩笑说,2025年还在运营的共享办公项目都属"骆驼型"的,扛过了三年行业寒冬。这些空间不再盲目扩张,而是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城市肌理里。稳扎稳打为创业者提供更稳定的小户型办公场地,助力创业。